• mail@sc-iplaw.com
  • mail@sc-iplaw.com

安徽铜陵“1+N”工作机制化解知识产权纠纷

安徽铜陵“1+N”工作机制化解知识产权纠纷

2024-07-31

近期,安徽省铜陵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运用“1+N”工作法,联合铜陵市义安区人民法院、铜官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义安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培林体育科技公司诉多家书店、文具店商标侵权纠纷系列案件,有力维护了商标权利人及善意销售者的合法权益,在促进源头追溯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行为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涉案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法律效果。

高效处理纠纷

培林体育科技公司是“培林智能”图文商标、“培林”文字商标、“培林体育”图文商标的权利人,上述商标核定使用商品均为第28类“跳绳;运动绳(跳绳、拔河绳);吊绳;体育活动器械;锻炼身体器械;棋;玩具;智能玩具”且在有效期内。培林体育科技公司调查发现,铜陵市有14家书店、文具店未经许可,擅自销售使用与其商标相同或相似的标识的“培林牌”学生跳绳、棋类玩具,易引起消费者的混淆、误认,涉嫌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培林体育科技公司向义安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各被告立即停止商标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

对此类涉众涉民生的批量维权案件,义安区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发挥部门联动效能,迅速启动诉前调解工作机制,并会同铜陵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定出“三个结合”诉前调解工作 方 案,即属地推送与属地调解相结合、线上调解与线下调解相结合、个例调解与集体调解相结合。各调解员接到委派后,第一时间时与涉案书店、文具店进行联系沟通。该系列案件的焦点在于,依据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九条合法来源抗辩的情形,部分涉案当事人称自己亦是受害者,不知道销售的涉案商品是侵权商品,同时提供了进货台账及供货商材料,证明合法取得被控侵权产品的事实,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并且认为即使合法来源抗辩不成立,培林体育科技公司诉请的赔偿金额亦过高。

在全面厘清双 方 当事人诉辩意见的基础上,调解员通过多次上门与当事人促膝长谈,将翔实的普法宣传和生动的案例剖析贯彻调处全过程,并特别指出,合法来源抗辩仅为免除赔偿责任的抗辩,但并未改变销售者销售侵权产品行为的事实,销售者应当承担权利人的合理维权开支。

通过全面的释法明理,最终培林体育科技公司与涉案书店、文具店达成调解或经调解后撤诉,一揽子解决了双 方 在诉的14起纠纷,实质化解了此次批量案件。

加大保护力度

近年来,铜陵市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通过“1+N”工作法,构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调解在化解知识产权纠纷中的重要作用,搭建纠纷化解的“连心桥”,努力让调解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将知识产权纠纷化解在源头、消灭在萌芽。

1个工作目标+N部门协同联动。围绕“纠纷不上交,化解在基层”的工作目标,铜陵市强化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市县两级调解组织共5家,全部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推动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力量向基层下沉;探索“调解+服务”模式,在调解全过程中以案释法,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将知识产权服务融入调解工作中,统筹纠纷源头治理与纠纷化解并重;构建知识产权“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大调解工作格局,探索“调解+司法确认”“调解+公证”“调解+仲裁”等组合式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方 法,实现知识产权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截至今年6月,共办理知识产权纠纷诉前调解92件、行政调解47件、司法确认23件、仲裁确认19件。

1支专业化队伍+N种调解 方 案。市县两级调解组织聘用专(兼)职调解员40余人,择优建立由律师、企业管理人员、高校教师、公职人员等组成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征集产业技术类专家、知识产权类专家、经济管理类专家共10名,打造专业化调解队伍;深入开展案情分析、调前研讨,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难易程度,坚持情理法并重,采取“一案一策”,制定个性化调解 方 案,提供精准服务。

1件案件调解+N 方 宣传教育。定期征集评选,并在媒体、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案例,“以案释法”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今年已发布相关案例14件;举办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进企业、进单位、进社区、进园区、进网络活动,开展知识产权诉求收集,通过集中授课、线上授课、经验交流座谈等形式,增强社会公众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抵制侵权行为的意识,2024年已开展活动20余次,解答处理知识产权诉求400余条,发放相关宣传资料3000余份。(通讯员 方凌  鲁青山)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