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数”据产权保护更加有“据”可依?业内人士来支招!
作为新型的生产要素,数据已经快速融入到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充分说明了数据蕴含的经济价值,因而要进一步强化数据产权基础制度建设,统筹安排数据产出、交易、收益、分配等方面,维护数据安全,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数据的权益主体是复杂多元的,清晰的数据权属规则、明确的数据竞争边界等能够有力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且对于维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消费者的利益、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及推动数据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专利育好“李” “杏”福进万家
秋风起,金浪涌,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的西安丰园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丰园公司)的李杏试验园迎来了丰收季节。沉甸甸的李子挂满枝头,宛如颗颗紫宝石镶嵌在绿叶之间,散发着诱人的光泽;而杏子则换上了金黄的外衣,个个圆润饱满,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散发着阵阵香甜的气息。
促进保护两手抓 巴蜀大地谱新篇
近日,四川出台并实施《四川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下称《条例》)。“《条例》对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立案登记制度、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调查官制度等20余项举措进行明确。其制定和实施是针对四川在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公共服务、信用评价等方面进行的探索创新,有利于从制度层面厘清知识产权工作情况,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举措,健全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必将有力推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知识产权应有贡献。”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专利筑牢防汛“安全堤”
当前,正处于“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时期,各地气象部门纷纷亮出看家本领,运用高科技手段筑牢防汛第一道防线。从智能管网运维,到大数据平台对雨情、水情的实时分析,再到物联网技术在水利设施中的广泛应用……这些科技创新如同利剑般精准发力,插入了防汛工作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它们不仅极大地提升了防汛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更在关键时刻,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安徽铜陵“1+N”工作机制化解知识产权纠纷
近期,安徽省铜陵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运用“1+N”工作法,联合铜陵市义安区人民法院、铜官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义安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培林体育科技公司诉多家书店、文具店商标侵权纠纷系列案件,有力维护了商标权利人及善意销售者的合法权益,在促进源头追溯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行为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涉案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法律效果。
销售标准文本,当心侵权!
标准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标准作品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近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下称山东高院)审理的中国质量标准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下称质量标准公司)与烟台富美特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富美特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案给出了答案。
提高审判质效 保障科技创新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下称最高法院)举行“加强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专题座谈会。会上,最高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法庭成立以来在服务保障科技创新、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工作情况,发布了法庭近期审理的12件典型案例,并充分听取了与会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意见建议。
赋权改革助力硬科技飞出“象牙塔”
“患者后腹腔空间成功建立,通信延时小于80毫秒,符合手术要求,可以进行远程操作。”近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王林辉教授团队,通过5G网络与远在2400多公里外的某岛礁医院连线,成功实施一台单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左侧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
创新活水涌动“泉城”
2023年共提交专利申请3849件,其中获得授权2642件;近三年国外发明专利授权272件;近三年实施转让、许可的专利达606件,签订成果转化合同228项,合同金额约3.95亿元,其中千万级成果转化项目12项……坐落于“泉城”济南的山东大学将提升专利质量、激发转化效能作为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抓手,为创新引来了“源泉活水”。